前老板借了我的身份證和畢業證復印件,想以此來作為申請測繪資質的人員充數,請問對我有影響嗎?
身份證畢業證不能隨便借出去,特別是 *** 所說的事。如果前老板出了問題,你得擔責。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了公司如何處理
身份證被冒用注冊了公司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取得相關證據先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侵權人的行為造成被冒用人經濟損失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侵權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要求工商部門撤銷行政許可,吊銷該公司的登記以工商部門給予公司登記的行政行為違法,損害被侵權人合法權益,對工商部門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工商部門撤銷公司登記行政許可。
【法律依據】
《公司法》之一百九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資質代辦:急身份證被冒用注冊公司怎么辦
據曼德企服了解,在現實生活中,居民身份證被冒用、盜用的情況經常發生,這會給當事人生活造成了極大困擾,甚至巨大的財產損失。而在居民身份證被冒用的案例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情況就是身份證被他人冒用作為股東注冊設立公司。本文就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設立公司如何 *** 進行簡要探討。
一、身份證被冒用注冊公司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的法律風險
1、當事人真正要自己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時會受到限制。根據《公司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因此,如果身份證被他人冒用注冊了公司,而在當事人真正想自己投資設立一人有限公司時就會收到限制而不能設立,進而給被冒用人帶來極大的麻煩。
2、可能要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根據更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的規定,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主張未繳出資股東,以及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或者發起人在未繳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同時,根據《公司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在認繳制注冊公司的制度下,如果冒用人僅以認繳成立公司而沒有出資到位,或者公司財產管理混亂,那么被冒用人就有可能要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雖然更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九條規定,冒用他人名義出資并將該他人作為股東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冒名登記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責任;公司、其他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以未履行出資義務為由,請求被冒名登記為股東的承擔補足出資責任或者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部分的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公司注冊登記經過了行政部門的許可,具有法定的公示效力,在身份被冒用的情況沒有被相關部門糾正或者確認的情況下,被冒用人仍然存在承擔債務的風險。
3、可能會被工商行政機構行政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因此,如果冒用人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出資的,可以由工商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處罰。
二、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公司如何 *** ?
既然身份證被冒用注冊設立公司會帶來如此大的法律風險,那么如果發現身份證被冒用注冊設立公司該如何 *** 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維護自身權益:
__1、取得相關證據先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侵權人的行為造成被冒用人經濟損失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侵權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主要法律依據:
(1)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條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竊取或者以其他 *** 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都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2)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一條規定,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法務之家曼德企服注):“情節嚴重”去情形包括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征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五百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前兩項規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五千條以上的;違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
__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要求工商部門撤銷行政許可,吊銷該公司的登記。主要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之一百九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六十三條規定,偽造證件騙取營業執照的,沒收非法所得,處以非法所得額3倍以下的罰款,但更高不超過3萬元,沒收非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吊銷營業執照。
__3、以工商部門給予公司登記的行政行為違法,損害被侵權人合法權益,對工商部門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工商部門撤銷公司登記行政許可。主要法律依據: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__4、以實際侵權人即投資人、注冊 *** 機構、被注冊的公司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損失。主要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之一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公民的姓名權受法律保護。公民享有姓名權,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之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3)《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 *** 、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4)《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企業核名找曼德企服,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
冒用他人身份證注冊公司該怎么定罪
冒用他人身份證注冊公司是違法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如果題 *** 益被侵害,那么就建議報警,或者向工商部門申訴。
冒用他人資質應受什么法律處罰
冒用他人資質應受構成侵權案件的法律處罰。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7、賠禮道歉;
8、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如果是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的話,對方很可能讓你停止侵害。如果涉及到對方的名譽之類的話,還可能要你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及賠禮道歉。如果侵害方的侵權行為還造成了對方的損失的話,還可能讓侵害方賠償損失。
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 *** 、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 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五條 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一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評論已關閉!